2024-03-04 作者: 党政办公室 点击:
2024年学院工作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的工作部署,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党对学院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不断优化治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推动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建设的落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创建职教本科为目标,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办学水平,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保持学院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党对事业全面领导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党委中心组、党总支理论学习。推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重要文章常态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培训,提高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实时监测校园舆情,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进一步探索新媒体等新兴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和方法,加强与网络媒体的沟通和合作,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党建带群建工作。做好统战工作。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定期提醒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修订完善基层党建考核三级指标体系,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严格规范教学系党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制度执行。规范党支部建设,全面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出台教学系(部、院)党组织政治把关办法(试行)。推进党建工作五年规划。强化干部培训,提升干部素质。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必修课,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配合党委组织召开第四届学院党员代表大会。
3.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发挥政治监督保障作用,进一步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健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制定纪检监察规范性文件,从而使思想不再僵化、理念符合新时期实际情况。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坚决整治各种损害师生利益的腐败问题。将继续加强对内设机构党政“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同级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过程监督,切实加强对干部人事、财务管理、科研经费使用、招生考试、招投标、基建工程、资产经营、后勤服务、侵占学生利益、各种考核评先以及各项赛事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有效做好廉政风险点防控工作。
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内涵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4.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发优质教学评价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能力项目和教学装备,对标产业发展前沿,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内龙头企业、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和企业实践中心。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建设,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形成5个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5.力争职教信息化标杆。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持续丰富师生发展、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系统设计校本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有序接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接受管理监测。获批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或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办学深度融合。
6.丰富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建设院级专业资源库6个,建设服务当地产业和地域特色的区域性资源库5个,建成全国性资源库2个。建设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全国示范性虚仿基地1个,区域示范性虚仿基地2个,推动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7.打造一流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面向行业重点领域,统筹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开展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建设在线课程5门和线下课程5门,推进一流核心课程建设和实施,开展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在12本“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范围内,建设全国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
8. 打造一流人才培养高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一系一品”教育教学工作台账,打造“一系一品牌”格局。建设“课程思政”建设长效机制,发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功能,打造示范名师、示范团队和示范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案例库等,达成“一师一格”,“一课一品”的新格局。立项建设院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6项;课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10个,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探索实践职教本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建筑工程技术、供热通风空调技术、建筑电气专业为试点,总结专本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深入探索实践职教本科专业试点,研究人才培养新途径。
9.精准推进“1+X”证书试点建设。统筹专业(群)资源,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有关专业教学标准,推进“1”和“X”有机衔接,加强考评员培养和考核环境建设,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发挥省公考点职能,面向学生、社会从业人员提供相应专业证书考试的培训与考试服务,为近 1000 名学生及 500 名社会从业人员进行认证。
10.推动三教改革提质增效。抢占主战场,深化教改项目进课堂,将项目化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有效实施,树典型、树标杆,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立项建设“课堂革命”典型案例6个。打造优质课程。组建校企一体的课程开发团队,将专业群内核心课程建设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金课”。立项建设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以赛促提,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评选院级教师教学能力奖10项,获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奖5项,获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奖1-2项。建设新形态教材。校企合作开发适合一体教学改革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立体化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立项建设新形态校本规划教材10本。
11.打造一流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充实集团内成员单位,充实5-10家,新增合作项目5-10个,力争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创造共生价值,实质推进协同育人、成本分担、共管共建机制,新建产业学院2个。构建校企合作新途径。出台《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完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年度建设任务;建设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2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个。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行“订单班”“冠名班”等试点合作形式。
12.建设一流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校企联合“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培养一批服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输出职业教育“中国方案”;开展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本土化”国际标准。以专业群优势核心专业认证为引领,开展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开展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建设。
13.强强联合深化校际合作。深化校际间的深度合作交流,在专业建设、学生交换培养、学分互认、师资培训和行政管理人员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效。加强与广东番禺职业学院、扬州工业职业学院的合作,选派优秀学生在双方学校进行交换培养,选派行政管理人员挂职锻炼。
14.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工作任务计划月分解制,对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时进行预警和公示,强化与业绩考核的数据关联。推动子业务系统运行,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总,形成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初步画像,同时实现驾驶舱指标展示,力争达到诊改复核需求。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年报和企业年报编制任务。
15.构建一流创新创业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与企业分类建设创业导师资源库和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创客空间,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培训需求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专业培训。为学生举办2次创新创业讲座,一次以“互联网+”大赛为目的,一次以创业困惑为主题。集中组织优势师生资源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三大赛。力争参赛项目达到2000项,为大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
16.系统优化实训资源配置。创建实训数字化分析系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实践教学开出率和实训基地利用率,为实现实践性教学时数50%以上的目标提供保障。依托现有实体建筑教学工厂、装配式建筑教学工厂、盾构技术实训工厂、非遗工作室,面向政、行、校、企开展社会性科普研学活动。开展“云端VR实训”建筑科普体验。继续开发建筑实训基地VR全景教学平台,扩充装配式建筑技术知识,对青少年技术端口进行资源扩充,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科普研学服务工作。
三、坚持教师为本核心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综合实力
17.打造“一流”高水平双师队伍。遴选建设结构化创新示范团队3个,力争入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以“双导向、双考核”机制为保障,搭建“一中心、三体系”培育平台, 靶向培养“高超技艺”的高端人才,创新积分制教师成长工程,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组合、机制融合”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分期分批组织专业课教师到高校、工厂、企业参加挂职实践、轮岗培养。
四、挖掘潜力保持入口稳定,力促就业保障出口顺畅
18.深耕细作稳固招生预期。加强招生工作宣传,主动深入全省各地市,重点强化生源地学校招生宣传力度。分析研判招生工作形势,2024年作为黑龙江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以提高学生质量为原则,完成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招生录取计划。
19.全面保障学生充分就业。通过组织全校范围的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活动等,多方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主动投身艰苦地区、重点领域等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启动《2024年就业去向落实率晴雨表》,定期公布校内办公网。编制2024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开展2024 年度就业工作考评,积极沟通用人单位,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将企业需求信息传递给即将实习和就业的学生,组织专场招聘会及网络面试,努力完成实习就业安置工作,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质量。完成成立校友会申报工作。
五、强化科研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20.提升科研工作服务水平。完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管理工作,定期公布科研课题的进度情况,确保各级各类获准项目顺利实施。开展科研课题立项、申报、研究、结题、报奖、转化的培训服务,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能力。召开学术委员会大会。依托寒区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应用科研创新研发平台,立项、结题寒区项目2-3项。重点推进“横向课题”“科技创新团队”及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特高”项目建设工作,横向课题结题5项,科技创新团队验收2项,营造学术氛围,加大科普活动宣传力度,计划进行科普工作3-5次。
21.落实责任服务龙江发展。拓宽服务社会渠道,提高行业人员职业素质,与合作学校共同制定每一期的岗位培训计划;与各系共同开展好2024年各工种的认定工作,争取每工种开展认定200人以上。根据我院现有专业特色,不断探寻符合各项条件的本科院校继续开展函授专升本教育合作。在省教育厅和招考院指导下,试探性逐步设立符合条件且能实现招生效果的校外办学点。年底前每工种开展两次以上培训和认定工作。寒地院等合作单位共同开展建筑施工领域各类培训,培训人次不低于2023年;争取与各系及相关部门共同完成培训及认定入账额超2023年。
六、深化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22.夯实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师德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开展“全国最美教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师德先进个人”推选工作。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宣传力度。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着手构建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印发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材料汇编。收集整理师德师风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先进典型事迹材料,负面典型案例,师德师风规章制度等,形成材料汇编。持续开展师德失范行为整治,落实投诉举报、分类查处和通报警示制度。
23.主动出击推进职称评聘。统计梳理教职工职称聘用情况,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在职称结构比例优化的政策基础上,积极推进职称评聘相关工作。在上级核定的结构比例内,有空岗的前提下,开展2024年职称评审工作,使职称工作得以延续,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晋升工作的需求。
24.创新人才强校工作机制。落实国家和我省人才政策,把握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创新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注,落实省人才60条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强化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的落实,营造敬才、爱才、用才、聚才的和谐环境。
25.切实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文件要求,组织二级关工委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开展关工委各项活动。
七、全面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英才
26.全面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落实德育铸魂、智育赋能、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提质“五大行动”开展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依托智慧学工、智慧团建等信息化平台,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学工效能和服务水平;严格校规校纪执行,管理过程从严,反面案例警示力诚,正面案例示范引领,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落实学生代表大会制度,指导各系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思想引领,持续深化共青团建设,动员组织全体团员继续做好学习,保障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学社衔接”率保持95%以上。扩大新青年文化空间内涵,打造青年“学教玩”场地。完善“校-系-班-舍”心理健康教育四级联动工作网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做到危机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
八、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不断提升办学实力水平
27.推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完善章程和制度建设,继续加强工会、教代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广大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选树全省、全国领军型人才,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省劳动模范、“龙江工匠”候选人。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计划组织教育系统劳模、工匠人才到学院做事迹宣讲。
28. 加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账物相符,完成新购置资产的验收入账和既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及时高效地开展政府采购计划的申报和基建项目招投标工作。继续完善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严格执行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堵塞管理漏洞;完成我院报废资产的数据上报、审批和实物清运工作。
29.提升基建后勤保障能力。推进“节能监管平台”和“地下管网GIS”项目的升级改造。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加大节能平台与科研的融合力度,动态了解供水、供电、供气数据,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做好学生公寓用电定额及BOT项目的监管工作。做好师生日常饮食保障,在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引进新项目、开发新餐品,提高餐品精细化制作水平。完成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和体育馆项目完成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竣工备案工作、产权证办理工作。推进学生宿舍和生活服务辅助用房项目超低能耗性能精细化分析与检测工作和节能降碳监测工作。做好格园4#学生公寓施工图设计、审图、消防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单位招标、施工许可办理等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30.稳步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完善智慧校园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先进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业务、学工业务、科研、资产、质量评价、教学资源、人事管理、后勤业务、会务、数字档案等信息资源,智能分析海量业务数据并辅助科学决策,实现校园在时间、空间上的有效延伸,有效提升高校工作效率、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完成网络安全保护平台项目的建设工作。根据智慧校园四期建设方案的规划内容,继续推进党建系统、学工系统、阅文系统、督导系统、诊改平台,站群系统、办事大厅、门户、日常轨迹查询、录取通知书发放系统、诊改绩效考核系统、招生系统、录取系统、手机APP、数据中心对接工作等。最终实现本项目中涉及的各业务子系统全部投入使用。构筑安全保障,完成国家二级等保测评备案。
31.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结合实际,有效执行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及时补充项目库项目,对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制,按照目标管理模式“先有项目后有资金”,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论证,专项资金下达前先立项,确定绩效目标,设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在专项资金下达后将从项目库中进行选择,真正做到“让项目等钱”,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制订《教育成本核算管理办法》,修订《预算管理办法》。做好图文信息中心、体育馆、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生宿舍的财务竣工决算工作。逐步提升财务信息建设水平,实现财务制度与财务信息化的结合,从而对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化管理。
32.全面维护校园平安稳定。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内容,指导各安全重点部门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形成“清单、台账”。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增加巡逻巡检密度和范围,为师生提供安全学习工作环境。抓好季节性火灾防控工作。在校园内举办2次消防宣传教育周活动,组织开展全院消防安全大检查,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制定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安全风险公告栏、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增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邀请公安、消防宣讲人员到校做安全知识讲座。提升“三防”建设水平,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切实维护校园师生安全。